内蒙古自治区模式识别与智能图像处理重点实验室

发布时间:2020-09-30文章作者:喻大华编辑:郭聪如审核人:浏览次数:


内蒙古自治区“模式识别与智能图像处理”重点实验室始建于1999年,其前身为内蒙古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信息处理研究室。十几年来团队在负责人吕晓琪教授带领下,按照自治区发展战略和“十三五”规划的指引,取得了丰硕的成果,获得了很好的国际同行正性评价。

重点实验室团队目前固定人员17人,流动人员5人,其中固定人员中有教授5人,副教授5人,7名博士/硕士研究生导师。其中具有博士学位9人,博士在读3人,并与吕晓琪教授为带头人的内蒙古自治区“草原英才”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、“电子病历与智能专家系统开发”自治区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单位和包头市“鹿城英才”工程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互为支撑。团队引进了北京大学博士后1名;和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、北京理工大学、上海大学等合作,委托培养9名技术骨干攻读博士学位,6人已经获得博士学位回校工作,1人作为国内访问学者赴国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合作交流,增强了重点实验室团队的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。目前培养博士生2名,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60余名

团队负责人吕晓琪教授为二级教授,上海大学、内蒙古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,科技部重大项目评审专家,全国模范教师,内蒙古自治区“草原英才”工程培养高层次人才(2018年获得滚动支持),自治区“新世纪321人才工程”第一层次人选,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,草原英才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—“数字影像技术及其在现代畜牧业中的应用创新人才团队”负责人(2017年获得滚动支持),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—“模式识别与智能图像处理”负责人, 自治区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单位—“电子病历与智能专家系统开发”负责人,内蒙古自治区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,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,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学科—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带头人。近年来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,自治区级重点项目2项,内蒙古自治区高层次人才计划2项,出版专著1部,发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论文80余篇。获内蒙古自然科学一等奖、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(均排名第一),获内蒙古自治区教学成果奖2项,获10项发明专利。

    在重点实验室的支持下,团队的年轻教师获得了较好的发展,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。团队骨干教师杨立东教授,1978年生,北京理工大学博士,硕士生导师,内蒙古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兼教授委员会办公室主任,草原英才工程青年创新人才,包头市“5512工程”中青年骨干人才、包头市“鹿城英才”第三层次人才、包头市优秀教育工作者,与中科院声学所合作成立“语音处理与智能理解(联合)重点实验室”,主持国自然1项,横向课题经费60万元。团队骨干教师张宝华教授,1981年生,硕士生导师,上海大学博士,草原英才个人,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、省部级项目8项、省级人才项目5项,并在图像处理领域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,其中国外期刊收录文章30余篇。获内蒙古自然科学奖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各一项,合作出版专著1部,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19项,获授权10项。团队骨干教师喻大华教授,1981年生,硕士生导师,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,草原英才个人,草原英才团队负责人,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,第一和通信作者发表国外期刊收录论文30余篇。团队骨干教师王月明教授,1979年生,燕山大学博士,硕士生导师,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,主持和参加完成国家级、省级项目十余项;发表论文三十余篇,授权专利3项,主编教材一部。团队骨干教师赵瑛副教授,1978年生,上海交通大学博士,北京大学博士后,硕士生导师,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,发表国外期刊收录论文6篇,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三项。

上一条:内蒙古自治区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重点实验室

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