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简介

发布时间:2016-11-16文章作者:编辑:ruler审核人:浏览次数:

内蒙古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始建于1993年,不断发展壮大,在师资队伍建设、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绩。本学科拥有专业技术类师资27人,师资结构合理、学术水平高、创新能力强,其中教授6人,副教授14人,硕士生导师15人,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7人,硕士学位的12人。目前共开设了两个本科专业,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专业,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本科专业为内蒙古自治区品牌专业。2006年获批计算机应用硕士授予权,2011年成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,之后在不断地发展中,陆续获批了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及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点,主要学科带头人有吕晓琪教授、张晓琳教授、孟海东教授、谭跃生教授等人。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,拥有了一批用于教学与研究的实验室,包括软件实验室、信息安全与网络实验室及云计算实验室,“模式识别与智能图像处理”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。学科发展定位为计算机信息先进理论与应用实际相结合,着重培养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,近5年来,共培养本科生700多人,硕士研究生193人,目前,在校全日制硕士71人,工程硕士107人。

经过多年的发展,根据自身的特点及计算机学科发展趋势,本学科形成了智能信息处理、数据库理论与技术、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、以及人工智能及应用4个稳定的主要研究方向,这些研究方向的综合特色是:基础理论研究力量雄厚,软件技术研究紧随国际主流方向,所涉及的研究领域、研究方法及内容不断扩展、深化,重点开展理论、原则、方法、技术、系统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,各方向在理论与技术应用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绩。

智能信息处理主要研究智能医学图像处理系统及医学图像压缩、配准与融合、图像显示、检索以及基于SOA区域医疗信息系统集成等技术,研究成果为远程医疗信息系统的实施奠定良好基础,有力推动医疗信息系统在远程咨询、远程诊断、远程教育、远程放射学等领域的应用。

数据库理论与技术研究以语言文本与多媒体数据为基础,特别是以国际互联网信息为背景,进行图文、声音、图形、图像等信息摘取、过滤、分析、识别、组织、检索、分类和知识挖掘,大数据处理等。将数据库技术与实时处理技术、多媒体技术等相结合;在实时、超文本、多媒体、空间、不确定数据库、数据库安全等现代数据库理论与技术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。

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主要研究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;计算机网络传输、交换和路由技术;研究计算机网络管理与优化技术;研究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的计算技术;研究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信息的保密性、完整性、可用性和可追溯性,在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、互联网TCP/IP网络协议及QoS研究、云计算、虚拟计算、信息安全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。

人工智能及应用以知识为对象,研究知识的获取、表示方法及应用,主要有人工智能基础理论、智能信息推拉技术、智能Agent、专家系统、模式识别、人工神经网络及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等方向,形成了以知识为中心、面向应用开发研究的体系,并在这些方向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。

学科在不断地努力与积累下,取得了一些成绩,其中“模式识别与智能图像处理”团队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“草原英才”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和自治区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单位,“医学图像压缩与融合技术研究”获内蒙古自然科学三等奖。近五年来,先后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项,国家教育部项目4项,省部级科研项目30多项,地市级科研项目20多项,企业技术攻关项目10多项,出版专著及教材12部;获批发明专利11项,其中公示6项,软件著作权3项;发表论文400多篇,其中SCI收录10余篇,EI,ISTP收录60余篇。

图一云计算机实验室

图二吕晓琪教授的智能信息处理方向的研究室与硕士生的合影

图三张晓琳教授的数据库理论与技术研究的研究室部分成员合影

图四智能信息处理方向的研究成果截图

图五模式识别与智能图像处理实验室研究团队活动记录

上一条:计算机技术研究方向介绍
下一条: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简介

关闭